经过一年时间的精心采写和编辑,近日,由海盐县政协文史委、海盐县档案局联合编著的《祈吉纳福的农耕记忆——海盐灶头画》一书正式出版,该书图文并茂,全面记录了海盐灶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,为海盐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添上了浓重一笔。
“民以食为天,食以炊为先。老早的时候,都说是一户人家一个灶头,一个烟囱代表一户人家,所以灶头很重要。在灶头上画画,一是为了美观,二是图吉利。”参与编写的郑国和介绍,灶头是民居建筑的一部分,是农村百姓食文化的根基,以灶头为载体而产生的灶头画是泥工匠人的技艺之一,也是海盐民间美术和地域文化的一种形式,是富有海盐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。
去年6月,嘉兴灶头画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作为嘉兴灶头画中最具特色和保存最完好、研究最早的一部分,海盐灶头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在嘉兴乃至江浙沪一带都拥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,这些朴实无华的图案凝聚着海盐人民的聪明才智,寄托着海盐人民的美好追求,体现了海盐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的文化创造。
面对先人馈赠的宝贵财富,出于守望历史、传承文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从去年年初开始,十多名编写人员深入通元镇等灶头画盛行地区,在一年时间里,收集了大量灶头画资料和图片档案,并整理成册,编辑出版《祈吉纳福的农耕记忆——海盐灶头画》画册,以静态保护的形式,传承海盐灶头画,留住农耕文明时代的最后印记,告诉子孙后代曾经拥有的历史遗存。